2021年11月,澳大利亞政府發布《關鍵技術藍圖》及配套行動計劃,明確了先進材料與制造,人工智能、計算與通信,生物技術、基因技術與疫苗,能源與環境,量子技術,傳感、授時與導航,交通、機器人與太空等七大領域的63項關鍵技術,并以“最大程度地把握關鍵技術提供的機會,最大程度地規避關鍵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為愿景,圍繞七大行動支柱,闡明了發展和保護關鍵技術已有和未來將采取的措施,以確保澳大利亞所依賴的關鍵技術安全、可靠、可獲取并富有韌性,推動關鍵技術為澳大利亞帶來經濟紅利,確保國家安全。
過去數十年,關鍵技術的進步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并在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就業、健康、通信現代化和能源轉型等方面提供了支撐,從而推動了澳大利亞經濟的繁榮發展。然而,關鍵技術的發展也帶來種種風險,例如經濟脅迫、外國干預和網絡威脅等。在這一背景下,澳大利亞政府發布《關鍵技術藍圖》(以下簡稱“藍圖”),旨在以此塑造全球關鍵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新秩序,確保關鍵技術及其應用能夠體現澳大利亞價值觀。
一
關鍵技術清單
澳大利亞政府基于國防科技集團(DST)的先進技術預見能力以及專家智慧(包括海外專家),對關鍵技術進行識別、評估及優先級排序,確定了第一批“關鍵技術清單”,涉及七大領域共計63項技術。澳政府認為這些技術對國家安全、經濟繁榮和社會凝聚力具有重大影響,將對其進行保護和支持。同時,澳政府將清單中的部分技術視為“優先技術”(在下文中加粗顯示),在未來投資中將進行重點支持。
領域一:先進材料與制造
包括:增材制造;先進復合材料;先進炸藥與高能材料;先進磁體和超導體;先進保護衣物與設備;連續流動化學合成;涂層;關鍵礦物開采與加工;高質量加工工藝;納米材料與制造;新型超材料;智能材料。
領域二:人工智能、計算與通信
包括:先進數據分析;先進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光通信;射頻通信(含5G、6G);人工智能算法與硬件加速器;分布式賬本;高性能計算;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網絡安全保護技術。
領域三:生物技術、基因技術與疫苗
包括:生物制造;生物材料;基因工程;基因組測序與分析;納米生物技術;納米機器人;神經工程;新型抗生素與抗病毒藥物;核醫學和放射療法;合成生物學;疫苗與醫療對策。
領域四:能源與環境
包括:生物燃料;定向能技術;電池;氫能與氨能;核能;核廢料管理與再利用;太陽能光伏;超級電容器。
領域五:量子技術
包括:后量子密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傳感器。
領域六:傳感、授時與導航
包括:先進成像系統;原子鐘;重力傳感器;慣性導航系統;磁場傳感器;微型傳感器;多光譜和高光譜圖像傳感器;光傳感器;雷達;衛星定位與導航;可擴展且可持續的傳感器網絡;聲納和聲傳感器。
領域七:交通、機器人與太空
包括:先進航空發動機;先進機器人;自動系統操作技術;無人機蜂群與協作機器人;小型衛星;太空發射系統。
二
關鍵技術發展愿景與目標
為支持關鍵技術發展與獨立自主,《藍圖》明確了發展愿景與目標。
愿景:最大程度地利用關鍵技術提供的機會,同時最大程度地規避關鍵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
在此愿景之下,《藍圖》進一步細化為四大目標。
目標1:確保澳大利亞能夠利用安全、可靠且經濟的關鍵技術和系統
澳大利亞作為創新型國家,在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許多技術仍依賴國外進口?!端{圖》指出,一些特殊關鍵技術供應商的數量有限,且這些供應商不一定能滿足澳大利亞國家安全的需求。此外,一些值得信賴的供應商要價高昂或提供劣質技術,進而對國家經濟和安全構成風險。因此,消減上述風險將保證澳大利亞能夠安全地利用安全、可靠且經濟的關鍵技術和系統。
目標2:推動澳大利亞在關鍵技術投資、研究、創新、合作和應用方面成為值得外國信賴的合作伙伴
《藍圖》指出,關鍵技術會使經濟部門運行方式發生系統性變革,澳大利亞要想保持國家競爭力,就要在關鍵技術領域保持全球領先。同時,還要確保關鍵技術應用符合國家利益和開放且透明的民主價值觀。為此,澳大利亞計劃打造一個支持關鍵技術研究和商業化的有利環境,并保證澳大利亞國民擁有有效利用關鍵技術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目標3:保持澳大利亞研究、科學、創意、信息及相關能力的完整性,推動澳大利亞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并實現本國知識產權價值最大化
《藍圖》指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國際合作可以促進創新,但在合作過程中,需要保護本國在關鍵技術方面的研究、創意、信息及相關能力,防止知識產權竊取、知識產權非法利用以及技術惡意轉讓等行為。
目標4:支持區域韌性能力建設,塑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以打造開放、多樣化的競爭性市場,實現安全可靠的技術創新
推動建設開放、包容和繁榮的印度太平洋地區與世界是澳大利亞對外政策的核心原則。在對抗與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澳大利亞國內外政策將有助于推動實現國家韌性和國際影響力的最大化。為此,澳大利亞政府需要:根據自由民主價值觀,在關鍵技術的設計、開發和應用等方面發揮國際影響力;加強與印太地區以及其它地區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各項能力,以抓住關鍵技術機遇同時消減其風險;繼續開展四方領導人對話,特別是發揮關鍵和新興技術工作組的職能,推進國內和國際關鍵技術安全議程,并加強供應鏈安全性。
三
行動支柱
支柱1:確保澳大利亞國民擁有適當的關鍵技術相關知識和技能
為充分把握住關鍵技術帶來的機遇,需要確保澳大利亞國民具備發展并應用關鍵技術所需的技能,特別是數字能力。為此,澳大利亞政府正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旨在使澳大利亞在2030年前成為世界領先的數字經濟體,具體投資計劃包括:投入1070萬澳元建設“數字技能學員試點”,針對有迫切人才需求的數字工作崗位提供“工作本位學習”機會,即在真實工作場所或模擬工作環境中進行以獲得職業能力為目標的學習;投入4380萬澳元設立“網絡安全技能推廣合作伙伴關系創新基金”,用于資助網絡安全創新項目,以快速提高澳大利亞網絡安全從業者的數量和質量;投入2470萬澳元實施“下一代人工智能畢業生計劃”,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國家級獎學金,吸引并培訓澳大利亞本土且有工作準備的人工智能專業人員;投入2260萬澳元實施“下一代新興技術畢業生計劃”,在新興技術領域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國家級獎學金。
支柱2:投資關鍵技術研究與商業化
為在產生經濟利益的同時,捍衛國家安全,澳大利亞政府將就關鍵技術研究與商業化進行針對性投資,具體行動包括:投入15億澳元實施《現代制造業戰略》,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擴大規模,并支持其融入本土價值鏈和國際價值鏈;基于《數字經濟戰略》《2020年網絡安全戰略》《澳大利亞民用航天戰略》《低排放技術聲明》以及 “國防科學、技術、創新與能力基金”等政府規劃和項目,支持對特定關鍵技術和產業進行投資,包括太空、無人機、5G和6G、網絡安全和人工智能等領域。
支柱3:構建安全可靠的關鍵技術供應鏈
澳大利亞將著力構建在關鍵技術上的獨立自主能力,同時加強國際合作伙伴關系,確保澳大利亞擁有安全可靠的關鍵技術供應鏈,具體行動包括:設立專業機構保障關鍵技術供應鏈穩定,如“供應鏈彈性辦公室”負責審查并發現關鍵技術供應鏈中的薄弱環節,“關鍵礦產促進辦公室”負責確保關鍵礦產供應鏈安全;加強國際合作,與國際伙伴共同繪制關鍵技術供應鏈地圖,發現關鍵技術供應鏈的薄弱環節,并開發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從而降低關鍵技術供應鏈風險;利用澳大利亞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在自主系統和先進通信方面的專業知識,發展關鍵太空技術,培育太空產業,以創造新崗位,提高國內生產總值,并為關鍵國際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支柱4:確保在關鍵系統、網絡和基礎設施上部署安全可靠的技術
澳大利亞政府將通過加強關鍵系統、網絡和基礎設施的安全性與韌性,保護澳大利亞國民所依賴的基本必要服務,具體行動包括:啟動“國家重要關鍵技術設施與系統保護”改革,確保對關鍵基礎設施進行風險管控,以保障相關資產的安全性和韌性;投入2000萬澳元構建“可信網絡連通性測試試驗室”,旨在使企業能夠對支撐5G互聯互通的各項措施、協議、標準和軟件等進行測試;開發量子鐘、量子加速度針、量子磁力儀和重力儀,確保澳大利亞擁有安全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系統。
支柱5:制定“目標導向”的關鍵技術政策、法規和標準
澳大利亞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必須與快速變化的技術格局保持同步,并始終與技術發展目標相適應。目前,澳大利亞政府正在廢止或更新過時的法規,以推動生產力的提高和競爭力的提升。同時,澳大利亞政府針對基因技術等新興技術設立了專業監管機構,以確保對新興技術的監管符合國家利益和價值觀。在國際環境中,澳大利亞力圖在國際標準機構中發揮領導作用,以制定創新、透明、安全、可互操作的全球關鍵技術標準和法規。
支柱6:將國家利益納入關鍵技術投資考量
一直以來,外商投資積極推動著澳大利亞經濟的蓬勃發展。但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地緣政治格局的激變,一些外商投資帶來的風險與日俱增。為此,澳大利亞政府制定并出臺《外商投資改革法》,旨在對外商投資制度進行重大改革,加強對敏感領域投資的審查,特別是會為國家安全帶來風險的敏感投資。
支柱7:加強對關鍵技術風險與機會的識別與應對,保護關鍵技術知識產權和資產
澳大利亞在一些對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技術領域具有相對優勢,其部分關鍵知識產權也有可能被轉讓給其他國家,進而損害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為此,澳政府將確保國內關鍵技術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和用戶有能力以循序漸進、適當且有針對性的方式評估并管控其行動可能引發的風險。例如,澳大利亞“高校外國干涉工作組”出臺了《高校反外國干涉指南》,協助高校采取措施應對外國干涉,以確保進行開創性研究的自主權,并支持高校開發和完善現有工具,幫助決策者評估外國干涉風險。